在日常生活中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曾丽雯
前些日子,班里有一些孩子都感冒了,一个个鼻涕流不停。有一句话在我的耳边也渐渐多了起来:“老师,我有鼻涕。”无论在做操、游戏还是吃饭的时候,打了喷嚏的孩子总会跑到我的面前来对我说这句话。开始,考虑到孩子们擦不干净,我就帮他们擦。转念一想,孩子们已经升中班了,一定要加强自我能力的培养。于是我进行集体教育活动“。怎样正确擦拭鼻涕。”当孩子们再来说:“老师,我有鼻涕。”的时候,每一次我都温和地回答:“纸巾在前面,自己学着擦。”刚开始,孩子们擦完后,手里举着餐巾纸,愣愣地地看着我,意思是:“脏纸巾如何处理。”于是我又会多一句:“擦完了扔到垃圾筒里去。”还是有小朋友在擦完自己的脸后还会跑来问我垃圾筒在哪里。我会告诉他垃圾筒一直都放在一个角落里。渐渐的,跑来告诉我我有鼻涕这句话的孩子少了,有了鼻涕自己解决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多数的孩子都能在擦完鼻涕后把纸巾扔到垃圾筒。 孩子一开始之所以会跑到我的面前来告诉我他有鼻涕,是因为在家里,他们习惯了这样的行为,知道在说完这句话后,家长会帮他们拿来纸巾,帮他们擦干净,帮他们扔到垃圾筒里。孩子的独立做事的机会就在这一次次“我有鼻涕”之后被忽视了。 前几天突然几个孩子都跑来告诉我:“老师,他擦完鼻涕把纸头扔在地上了。”告这样的状证明在这件事上他们已经明白了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的,他们已经能独立辨别是非。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有必要为孩子提供让他们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的机会,在寻找纸巾盒、寻找垃圾筒的过程中,幼儿的独立能力得到了发展。我们还通过值日生——小帮手活动,来培养孩子独立性和做事的主动性。自己拿教玩具,自己放教玩具等。比起空洞的说教,枯燥的学习,一件件孩子亲身经历的小事,会给他带来更为深刻的印象,形成习惯,孩子的独立性行为,正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这一件件小事中积累起来的,巩固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