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是孩子入园期间与同伴朝夕相处的重要场所。一般而言,最被大家关注的是物质环境,它可以美化我们的活动室、走廊等等,它不仅仅是单一的装饰品,同时还起到教育延伸的作用。 目前的环境创设,往往是教师的劳动活儿,不仅要花心思排版、设计,还需利用空余时间选出部分幼儿的作品进行“再加工”,从而达到完美的效果,最后再将其作品或贴或悬挂于活动室内。这样的创设方法,大大展示了教师的美术功底,然而忽略了幼儿的参与性,他们能做的只是“欣赏”二字。对于小年龄层的幼儿来说,他们或许不能理解墙面的内容,当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会问“老师,这是什么呀?”在教师的讲解下,他们才似懂非懂的回答“哦……”而对于大年龄层的幼儿来说,又不能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当他们完成一件作品时,非常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并且希望能够将其的原版作品展示出来,而非教师“再加工”过的作品。在成人看来,“再加工”过的作品,非常漂亮、合理,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但在孩子眼里,这已经不是他的作品了,不能体现出作品的原汁原味。 我觉得教师可以利用晨间谈话、午餐过后的休息时间等等,和幼儿共同探讨如何布置班级的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带着孩子在教室里走一走,观察班级墙面的特色,然后请幼儿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让他们也来当当设计师。相信运用这样的创设方法,幼儿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能体验满足感、收获一份快乐。 幼儿园环境是多层面的,它不单单是人们肉眼所看到的物质环境,还有更为深层的精神环境。因此,要创设良好的环境,这对教师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幼儿共同成长,一共来营造温馨、舒适、有意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