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中“环境创设需考虑的因素”这一环节的内容,我认为: 环境气氛可以是无意识的形成,亦可以是有意的为达成某个目标而营造出来的。营造像家一样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建立归属感。注重个体且创设有个性的环境。能赋予空间身份特征,从而增强儿童的自尊、幸福感以及对环境的所有感。个性化的环境使人增加归属感和掌控感。教师可以投放开放式材料,供儿童创设独特的空间。可以在教室里陈列儿童收集的或从家里带来的物品,还可以请幼儿参与选择在墙上贴什么?创设一个可以让儿童参与改变的环境让孩子体验到对环境的掌控。请想象两种环境:一种是在咖啡馆,里面有各种各样宁静的灯光、好闻的咖啡香味、优美静谧的音乐、适于两到四人坐的桌椅,还有植物、挂在墙上的画、摆放着的艺术品和杂志。另一种环境是很大的百货商店,里面挤满了顾客和购物推车。放满货物的货架高的快于天花板相接了,广播正在播放音乐,偶尔夹杂着喇叭里传来的吵闹的促销声。不同的环境,能激发人们不同的情绪体验。 通过阅读掌握了一个重要的学习环境设计要素“避免视觉轰炸”!视觉轰炸就是某种设计要素过多,视觉效果失衡,看过去不对劲不舒服。教室里某种颜色使用面积过大、挂饰垂挂过多、墙面张贴过满……在环境设计时是需要考虑到设计元素,包括:软装饰、质地、颜色、采光…但要达到平衡和谐的视觉效果。要注意避免使用一种颜色进行大面积装饰。不同色彩对光线的反射和吸收不同,他们的明度和饱和度会影响人的情绪。对于颜色的使用要选择相互搭配平衡的几种颜色。注意避免在墙上挂太多的物件。当墙上挂满物体时,即便是有用合理的物品,也会给人造成视觉轰炸的感觉。为了决定哪些东西该往墙上挂,我们可以制定一些指导性的规则,挂上墙的材料须真实,形式和功能上要达到平衡,并且是时新的。例如,一张班里儿童搭建积木的照片比网络照片更真实贴近生活…… 这本书不仅提供了环境创设的基本信息,还提供了具体案例以及实践中需要的各种材料。我也将有机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从而在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中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不断促进专业成长。
|